top of page
  • Writer's picture黃怡禎

心理學角度談談,孩子成長之必要元素

  隨著台灣的離婚率增加、工時加長,現代社會有很多單親、假性單親、隔代教養家庭,現代社會無法避免的,很多孩子在單親家庭中成長,像是大家很熟悉的周杰倫,長大一樣有很好的成就。也許,有些人會好奇,如果家庭組成變得如此多元,究竟照顧者可以如何教養孩子,才能帶給孩子更好的發展呢?對孩子的人格與身心發展具有影響性的因素究竟是什麼?我試著從發展心理學跟依附理論的觀點來論述。


  首先,在發展心理學中,很常見的是以人格發展學家艾瑞克森(Eric H. Erickson)的「心理社會發展論」來探討個體的發展。艾瑞克森提出人格發展的八大階段,分別為嬰兒期、幼兒期、學齡前兒童期、學齡兒童期、青少年期(青春期)、成年 早期、成年中期以及成年晚期。在這八個階段中,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發展任務與危機,而每個階段的危機若能積極解除,就會有助於人格發展,反之則有礙其人格發展。因此,陪伴孩子在不同階段中度過危機,協助孩子發展出面對不同發展階段的適應能力與因應行為,才真正有助於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人格發展。


  也就是說,在孩子的學齡兒童期,照顧者可以幫助孩子對人產生信任與安全感,幫助孩子發展他的興趣與充實他的能力,讓孩子有成功的經驗而不自卑,並得到重要關係的陪伴與支持。而在青少年期(青春期)至成年早期,則陪伴孩子對自我進行統整與認同,幫助他們度過人際危機,進而能夠與人相處,得到親密感的需求等。如此,無論孩子的照顧者是父親、母親,或是祖父母、阿姨、叔叔、保育老師、寄養父母等,都可以讓孩子有正向人格發展。


  此外,心理學中的依附理論也指出,幼童如果能在早期依附經驗中,至少與一名主要照顧者發展出親近關係,將能有效建立幼童的內在與人際安全感,否則將可能造成其心理與人際功能的長久不健全。因此若孩子的主要照顧者能讓孩子建立安全與信任的依附關係,將有助於孩童成長過程中的人格發展與生活適應。過去也有許多研究指出,人際關係、愛情關係與生活適應等皆與依附關係有正相關。換句話說,孩童在成長過程中與主要照顧者的依附關係,對於他們成長過程中的人際關係、親密關係與生活適應等都有重要的影響力。


  由此可知,如果我們希望孩子未來有好的人格發展,最重要的是照顧者與孩子建立安全與信任的依附關係,陪伴孩子發展出面對每一個發展階段的適應能力與因應行為。然而,這些理論都沒有提及或限定照顧者的性別、角色、身分等,也就是說,無論父親或母親,無論男性或女性,無論是否有血緣關係,只要能夠跟孩子建立安全依附關係,並能有效陪伴孩子發展能力與完成發展任務,就是一個夠好的照顧者,而這也才是形塑孩子身心與人格發展的最重要因素。


原文載於


24 views0 comments
Post: Blog2_Post
bottom of page